关于设计原则的思考
关于设计原则的思考-移动阅读二维码

每个设计方案当中都包含着大大小小各种设计决策。

这个app的主界面应该以怎样的形式呈现?用户怎样在功能之间进行导航?导航栏应该用怎样的底色?

好的设计师应该有能力对这些决策进行诠释。没什么是信手拈来的,明确的设计意图是工作产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界面就是一个消息列表,因为用户进入app的首要目标就是要看到这些消息。”

“我们的app当中有4个主要的功能界面,所以通过底部tab栏进行导航可以帮助用户一目了然的发现功能并快速进入。”

“我们不希望顶部的导航栏过于抢眼,所以使用白色作为底色。”

关于设计决策的理由,无论你提怎样的问题,好的设计师都应该有能力让你得到明确的答复。

这种诠释本身没有问题,但也只能局限在枝节末端,不具备扩展性。无论与他人进行沟通,还是自己思考设计方案,试图站在这个层面来探索产品设计问题,最终只会让人迷失方向,精疲力竭。

好的设计师与优秀的设计师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后者懂得从“为什么”这个角度开始思考和交流。她会首先站在产品整体的层面将产品目标及其对应的最核心的设计原则思考清楚并展示出来。当你了解了这些核心原则,那么所有表现层面的细节问题就都是不言自明的了。

坦诚的讲,我个人曾经严重怀疑“设计之前明确一系列设计原则”这类理论化的方式。一见到有人在实际设计之前试图以这种思路去做一些列表或演示文档,我就会嗤之以鼻。那时我只想立刻进入设计状态去做些更“实际”的事情。

因为我从前并不认为这种文字性质的东西能有多大用处。而实际上,要将特定产品项目的设计原则思考清楚并呈现给自己和他人,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是没有意义的事。

设想下面这样所谓的设计原则清单:

  • 我们的设计应该是简洁的。
  • 我们的设计对用户来说应该是具有自解释性的。
  • 我们的设计看上去应该让人感到愉悦。

说的好像有谁愿意把产品做的复杂不堪,需要用户阅读说明文档才能操作,而且界面看上去还很伤眼一样。诸如此类的“原则”过于宽泛和浅显,确实无法对实际当中的设计决策产生正面影响。

  1. 而真正有价值的设计原则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2. 可以解决实际当中的具体的设计问题。
  3. 具有整体性和扩展性,不仅可以解决当前的问题,而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样起到指导作用。
  4. 能够回答人们关于“为什么”的问题,无论整体还是细节层面,无论对方是否是设计师。
  5. 具有明确的设计观点和优先性分析。
  6. 通常配有范例图示来演示这些原则是怎样运用到具体决策当中的。

仍然觉得有些抽象,想看一些优秀设计原则的实例?Apple的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和Google的Material Design Guidelines就是最现成的例子,它们都非常清晰的体现出了各自平台背后的设计逻辑。不仅如此,它们同时还让我们实际看到了优秀的设计原则对于产品设计的影响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作用。我们可以设想Apple和Google想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在于确保第三方产品的设计者们带来符合平台用户使用习惯的优质产品,那么他们可能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让自己的设计团队与第三方设计者们进行接洽沟通,从项目的具体问题入手,直接给出设计意见反馈。这就像让两个设计师交流具体的界面设计决策 – 不是两三个问题而是有成百上千个问题有待沟通解决。即便Apple和Google这样的公司怕是也无法维持这种“看门人”模式。

而第二条路就是,与其手把手去就各种具体问题进行交流和协作,不如提供一套原则协约,清晰的展示出平台特征及产品设计在体验上需要达成的理想标准,让广大第三方产品设计者都可以理解并实际运用到产品当中。提供一套核心的设计原则框架,这种方式最具持续性和扩展性。

所以,下一次,在陈述自己的设计意图时,或是更理想的状况 – 在你自己坐下来准备动手实际设计些什么之前,花些时间从产品整体层面多想想“为什么”,定义一下对应着这些“为什么”所应遵循的核心设计原则。针对本开开篇时的设计案例,可以尝试这这样描述设计原则:

“我们相信,这款产品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使人们的联络行为变得极其快速和轻量化。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决定采用一些为人们所熟知的设计模式,使他们不必多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操作方法 – 包括标准的信息列表、底部tab栏等等。同时,我们不希望用户在任务过程中被界面当中加粗字体或无意义的动效等元素所干扰。对于多数用户在多数情况下会用到的联络功能,我们必须使其直观的呈现出来,并确保用户通过一两次点击就可以完成目标任务。”

好的设计原则是产品设计的坚实基础,它应当体现出重要而清晰的设计意图,既可以描述产品整体层面的设计目标,也可以对具体问题的决策进行支持。相对来说,“好看”和“好用”都只是表现层面的概念,真正优秀的设计师会从最底层的核心原则出发进行思考 – 这些核心原则可以在局部当中支持一两个决策,也可以在全局层面支持成百上千个决策,“以不变应万变”就是这个意思了。

 

来自:beforweb   译者: C7210   英文原文:medium

本文链接:http://www.mobileui.cn/thinking-about-design-principles.html
本文标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