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用户研究

从“一问一答”到“听讲故事”的用户访谈技巧

访谈是定性研究中最基础的方法。相对于分析客观数据的定量研究方法,不论是一对一的深度访问还是一对多的座谈会,都会产生研究人员与用户的互动,而互动关系会极大影响到访谈的质量和效果。

拿到可用性测试数据后,如何量化?

前言 时下关于用户体验的概念熟知于大街小巷,关于可用性测试的书籍及文章也是俯拾即是,对于可用性的定义、需要的人数、测试脚本撰写、执行过程等等,相信在知乎、简书、公众号等优秀平台已经积累了不少相关文章,各位用户研究员、设计师等从业者应该也已了解一二。

这里有7个腾讯常用的用户研究方法

每天都有互联网产品上市,人们电脑上、手机上的应用在短期之内就可能增增减减换了很多波,最终留下的、那些最经典的产品,都是以好的体验设计取胜。

2016用户体验行业调查报告

2016年4月起, CDC通过腾讯问卷调查平台对1580名从事用户体验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在线调查,系统全面地分析了用户体验行业的整体情况,发布《2016年用户体验行业调查报告》。

高效的用户研究方法,看我总结的这五条

大千世界,人生百态,如何才能了解这么多的用户? 相对于运营、编辑通常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关的领域,产品经理更多是“做一行、爱一行”。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产品经理本身可能就是典型用户,自然对用户需求更了解一些。

设计用研的敏捷之道

 “以用户为中心”的体验设计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实际工作中,作为用户研究员,时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这个调研需求比较急,这周就要进入开发了,必须这周之前出结果”,或是这样的反馈,“设计和用研好像结合得不够紧密”。摸索下来,对用户研究本身,我归结到一个问题:设计用研还不够敏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以及尝试的解决办法。

用用户的眼睛看用户

“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引自《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作为一名用户研究者,我在日常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用户。面对这些用户时,我也会不自觉地有着各种各样的感受。这里先分享几个粉丝的故事,看看大家有什么感觉: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他们的活动,准备了很久,一夜未眠,等了将近30个小时,在现场举着灯牌和横幅大喊他们的名字。最后换来一句活动取消……说不失望是假的,但同时也有一种很大的满足感。我终于也应援过,终于也参加过他们的活动了!” 你的感觉是什么?是觉得“他们浪费时间精力,图什么”?还是觉得“他们为了见面不惜付出,只要为爱的人付出过就满足”?  “我想去看他,可因为太小家里不同意,所以我们几个下午偷偷坐火车去了。回到家的时候,被父母一顿说,说我这么大的人了还追星。我很难过,喜欢他有错吗?我不会放弃喜欢他的!我不后悔!” 你的感觉是什么?是觉得“他们不懂事,让大人操心”?还是觉得“他们实在好无奈,想获得理解,可谁也不给”?  “考研复习的时候,我喜欢上了他,很多人担心我影响学习,只有我知道,我喜欢他不仅是因为他的歌,还因为他为了梦想不断努力的性格,他成了我考研的精神支柱,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终于实现了梦想!” 你的感觉是什么?是觉得“那个人和你的成功有什么关系”?还是觉得“那个人不仅是你的男神,还是成长的榜样和力量”? 这两种感觉的差别在于:当你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时,就会不自觉做评价,这时对粉丝的感觉就是质疑、不屑、调侃等等;而当你站在当事人的立场时,就会不自觉去理解,这时的感觉就会是付出、真爱、无奈等等。   面对这些故事时,我是一个旁观者,需要静下心去系统而客观地剖析,然后指导产品设计: 要覆盖各种明星粉丝的各种行为:网络上的现实的,社交的自我的,花钱不花钱的等; 要一层一层地分析洞察,不可一下跳到归属感,也不能在具体产品上太过纠结; 要自上而下地补全发现,不能满足于所见即所得; 要从用户角度量化优先级,给出有血有肉的故事,组织多方有重点地脑暴方案; 要持续关注新方案上线后的数据表现,分析实际效果。 面对这些故事时,我也是当事人,回想自己粉丝的经历与体会,热血地代入: 14岁开始,搜罗与他相关的所有东西,青春期的心里话都以对他说为名记在日记里; 努力学习他的语言,努力攒钱,努力学习,寄希望于某一天,能够堂堂正正地见他; 反复看mv,直到十多年过去,只要响起旋律,脑海里就会自动浮现动作片段; 为错过他的消息而愧疚,为可能的见面机会而冒险,只要他笑,就觉得幸福; 20多个小时的硬座,冷风中的等待,充满不确定的行程,感谢他带来的一切体验; 不敢大声宣扬自己是粉丝,害怕那种看傻X似的眼光,和“按说你不应该啊”似的惋惜; 直到11年后,到他的城市,庆贺他的生日,让我的妈妈也看到我喜欢了这么多年的人,那一刻,我感到了圆满。 旁观者和当事人这两种视角,好像找路时的“地图模式”和 “导航模式”,又好像心理咨询时的“客观理性”和 “主观共情”,在用户研究中,奇妙的统一。   用这两种视角,来检查以往对用户的“理解”,会发现,其实有一部分,也只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在评价而已: “贪嗔痴”是旁观者的评价,“怕麻烦”才是当事人的理解; “小白用户”是旁观者的评价,“一看就能懂”才是当事人的理解; “冲动消费”是旁观者的评价, “被外表吸引”是当事人的理解; “爱炫耀”是旁观者的评价,“想获得认可”是当事人的理解; “想发又不敢发的矫情”是旁观者的评价,“怕尴尬”才是当事人的理解; …… 或许是时候,反思对用户的描述,摘掉旁观者的眼镜,更多地用用户的眼睛来看看用户。 本文出处: 腾讯ISUX 

腾讯10年用户体验设计的核心方法:《腾讯网UED体验设计之旅》

书名:《腾讯网UED体验设计之旅》 作者:任婕 ISBN:9787121257070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2015 这里有7个腾讯常用的用户研究方法。 每天都有互联网产品上市,人们电脑上、手机上的应用在短期之内就可能增增减减换了很多波,最终留下的、那些最经典的产品,都是以好的体验设计取胜。

百度 MUX2015招聘全面展开

工作职责: 1. 负责参与产品(网页、手持方向)的前期视觉用户研究、设计流行趋势分析,主导设定产品的整体视觉风格,拆分设计工作量,时间安排;并跟进开发落地产品 2. 负责日常的运营活动及功能维护提供美术支持,并能够形成产品独特的具有传播力的运营设计风格。

学交互设计我看过的那些书

学了三年交互设计,想写写我看的书,和回望的所思所想。 进入清华美院的时候那是2012年夏天,我学信息设计,对专业认识知之甚少,找一个美团网做交互的师兄聊天,他跟我说:

读书笔记:分析产品需求的几个关键词

本篇为《破茧成蝶:用户体验设计师的成长之路》的读书笔记之一,此书由网易交互设计师所写,结合实际工作,皆为血泪经验之谈,极具实操性,推荐阅读。以下图片皆来自此书。

千万别问用户:你想要什么? ——用户访谈的3个基本问题

用户调研的首要原则:千万别直接问用户他们想要什么 ——Erika Hall,just enough research “如果在访谈中用户能直接说出他想要的是什么就好了。” “呵呵。”   我喜欢做用户访谈,它们低廉、有效(你得到的信息会多于你问的问题)、且快速(一般访谈5个用户就够了)。

量化用户研究

什么是用户研究? 对于一个如此简单的术语,“用户研究”对于不同的人意义也是不同的。对于用户研究中的“用户”,Edward Tufte(Bisbort,1999)有一句名言:“只有两个行业把他们的顾客称作用户:计算机设计(译者注:computer design)以及贩毒。”

干货开场,如何有效地做用户体验地图

如果你参加过收费的 workshop 或者看过讲设计方法的书,你一定听过体验地图(Experience Maps)。在一些些台版书籍里也叫使用者旅程图(User Journey Maps)。 如果你听过它,很可能你也吐槽过它。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就为了做个破地图?

2014国际体验设计大会7月将在北京隆重举行

由国际体验设计协会(IXDC)主办的“国际体验设计大会”将于2014年7月17日~2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主题为“用户体验战略(User eXperience Strategies)”。本次大会关注的焦点是商业和用户体验设计战略的结合,以应对体验时代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