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数据

图表设计,远不止“好看”这么简单

网易UEDC – 王强:图表设计的过程实则是将数据进行可视化表达的过程,其研究的对象源头是数据,然而,数据本身价值不大,所谓的“数据”往往是由一些看起来有用和没用的“数字”组成,用户很难从这些散乱的数字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so,如果把这些“数字”从商业目的、用户动机进行有机组合、关联或定义就使得数据变得有意义(价值),图表只是最终的表现形式。

遇见大数据可视化系列文章之二:数据可视化基础研究

日星巴克与微信推出的社交礼品功能“用星说”,可以说刷遍了朋友圈。无论你爱不爱喝咖啡,星巴克似乎都成为了一种文化象征。上班族青睐,小清新喜欢,基本上大家看到绿色的人鱼标志就能马上认出它来。 虽然一直也有喝咖啡的习惯,但至今不知道星巴克菜单版上列的【摩卡】、【拿铁】、【美式】、【卡布奇诺】等等有什么区别。直到看到下列图,才很直观的了解到每个咖啡类别的区别是什么。

提升作品说服力,设计效果检验之道

设计效果检验,即针对设计师的设计方案进行数据验证,通过客观的数据来量化一部分设计方案中较为主观或存在争议的地方,以此判断设计方案的优劣,从而得出检验结论。

有数据的apps——手机端的数据表达式

之前研究过一段数据图表的最佳表达方式,随着手机端应用层出不穷地发展,这次将数据图表的表现延用到手机端。相比 web 端展示数据的空间优势,要兼顾手持设备的便捷、简明而重点的特质,手机端该如何取舍?

赞!APP数据图表设计的类型和制作方法全面总结

做APP的数据图表设计之前,你考虑过移动端屏幕大小与属性吗?考虑过可视化数据图表,提升APP气质吗?考虑过在APP和WEB端,数据图表的展示有何不同吗?也许你都考虑过,但作为一篇科普文,还是要从最基础的说起。

为可视化数据寻找适合的配色

虽然如今好的配色方案已经唾手可得,但为数据可视化找到合适的配色方案,却仍是一项巨大挑战。 在Graphiq,事情甚至更加棘手,因为我们要通过上千种各不相同的数据集合来传递信息,它们有着各自迥异的视觉表现。

数据驱动的界面设计

“仪表板”、“大数据”、“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越来越多人和企业,开始运用他们的数据来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幸参与一大批数据为重的界面设计,我要在此分享一些观点,讲讲如何造就这种特殊且有意义的产品。

做设计为什么还需要看数据?浅析数据化设计思维

1、做设计为什么还需要看数据? 很多设计师从来不看数据,要么是因为没有数据可看,要么是根本不想看,但是也一样把设计做的很好啊!设计本来就是有感性的一面,为什么非得要和数据扯上关系呢?

未来设计师应该是数据艺术家

人类正进入数字化时代,虚拟世界里充斥着海量的数据,各种各样的数据。在此背景下,Mark Rolston认为,软件产业将需要新型的设计师:数据设计师,一种精通数据的意义、形式、移动与转换的设计师,这会成为未来 5 年最重要的新兴创意角色。

要做信息图?这里有做好数据可视化的五虎将

因为接下来要做卖家后台数据纵横的改版,对数据可视化这块儿又进行了研究和心得的整理,跟大家分享下数据可视化常用的五种方式,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思路的拓展。

25个移动APP图表界面设计欣赏

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信息向我们迎面扑来,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图表和数据。一方面,枯燥繁杂的数据会让用户感到烦闷纠结,而设计师的巧妙设计能化腐朽为神奇,让数据以用户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

交互设计师如何培养数据分析的能力呢?

面对一大堆看似杂乱的数据,如何进行信息提取与数据加工,从中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并应用这些信息,有理有据的进行需求的讨论、最终设计决策的推进,这是每一个交互设计师必修的课程。

搞设计,是听从直觉,还是听从数据

对于很多科技公司来说,设计已不再是随心所欲的事情,它往往需要与数据挂钩,通过用户行为分析来测算甚至是极其微小设计的效果。这种源源不断的数据流在决定新产品及其形式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那么,设计师自己的直觉还重要么?

“剥”出来的用户角色

最近,我自己一直在做一些活动页面和移动端游戏,我渐渐意识到角色模型的重要性。角色模型,是设计产品时的指路灯,是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师的设计参考。 创建角色模型,是在剥皮(就像剥洋葱一样,虽然会流泪,但洋葱的味道还是不错的)吗?是的,我们需要剥出用户的灵魂,然后再为这些灵魂赋予血肉,穿上外衣(人口统计学特征)。

手机上的大数据(一):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编者按】本文由百分点信息无线业务部高级总监李晓东、Talking Data COO徐懿以及成都电子科大的龚亮联合撰写。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的发展,一些在传统互联网上已经被解析无数次的“观念”也在移动互联网上出现。例如,互联网的入口,在目前,移动互联网并没有一家独大的情况出现,似乎也没有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