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离职最能暴露一个人的格局
为什么离职最能暴露一个人的格局-移动阅读二维码

01

上周六在家休息,突然看到公司员工微信群里爆出好几条消息,点进去一看,是技术总监发出的今年各月各员工的工资明细截图。

这个截图上,上至领导高层,下至基层员工,他们的工资、社保等数据无一例外地详细裸露在工资表里,这下工资成了全公司一个公开的秘密。

当下异常奇怪,原则上,所有人的工资都是禁止公开的,每个人都只能知道自己的工资,甚至有些公司还将「互相打听对方工资」这种做法作为开除的理由。

周一去上班才了解到,前段时间,这个技术总监在自己精心准备的项目提案被管理层否决之后心中愤懑,觉得自己才华不受赏识,遂已提交辞职申请,并且离职手续也办理完毕。

而在办理工作交接时,他三缄其口,对于接替他的同事,能糊弄则糊弄;不仅如此,他还带走了之前他负责的一个还未完成项目的进度资料,一度让该项目受阻停滞。

公司已经撤销了他的指纹和密码,他已经不能自由进出公司。

而监控录像显示,周六时,他拿工具强行撬开了公司的大门,进入技术部,拿U盘拷走了一系列资料后,又破解了人力资源总监的电脑密码,将工资、奖金等数据转发到公司微信群里(这一举动或有发泄心中愤懑之嫌)。

他用这种方式,耗尽了与公司最后的一丝情义。鉴于此事的恶劣影响,公司无奈之下,只得报警对他施以警告。

事后公司召开员工大会,CEO说:

这个人的能力是很不错,但性格过于偏激,气度和格局都太小。若他长此以往对待工作,日后不会有什么大作为。

原则上,如何开始与如何结束,是任何职业关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但问题是,人们总会花很多时间准备与策划如何给别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却很少考虑到「最后印象」

而离职就是这个「最后印象」。

离职意味着不再受公司规章制度的约束,日后不会再和原公司有交集,不再与原同事有人情和利益往来。

而这个时候,如何做事,如何处理与上司同事的关系,是拍拍屁股潇洒走人,还是坚守原则敬业到底,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格局。

格局大的人,放眼长远,坚守原则,出于自身的责任感和道德心会将工作做好详细的交接,不给其他人添麻烦;

而格局小的人,只顾眼前,睚眦必报,给别人留下一堆烂摊子。

为什么离职最能暴露一个人的格局

02

最近听同事倩倩说起几年前她的公司同事恶意辞职,让她遭受池鱼之灾的经历。

倩倩是公司出纳,负责报销和档案管理。

恰逢她公司采购部经理因为想自己创业所以提出离职,那个经理已经在公司干了5年。

公司见他经验丰富,于是想挽留他,也承诺给他升职加薪,但他铁了心要走。

在最后几天做工作交接时,他明显很不上心,提交的数据屡屡出错,对交接的同事也很不耐烦。

他前几年因为个人原因陆续向公司借款共计5万余元,于是人事让他还清借款再办离职手续。

而他在被告知的第二天便来到财务部,提出要看看自己当时的借款申请。

于是负责这一块的倩倩找出相关的申请和单据给他,由于当时手头在忙一个要紧的事,也因为跟这个经理有过不少交集相对熟识,所以并没有留意他。

而等到她忙完之后再寻这个经理,他早已不知所踪,所有与借款相关的资料均已被他带走。

倩倩当即打他电话,关机状态;微信和QQ也已经被拉黑。

等到再次打他电话,号码已经被注销,语音提示已是空号,他就像人间蒸发了一般。

公司没有了与这个经理的借款证明,已无力再索要还款,于是问责制下,倩倩无辜受累,只得引咎辞职。

为了躲避几万块的借款,不惜自毁人品自损道德,还将其他同事拉下水,这样格局的人,必定走不远。

后来她辗转从前公司的同事那里得知,这个经理与自己的发小合资注册了一家公司,因他肯努力,也有经验,起初业绩还不错。

但在利益面前,他贪婪的本性暴露出来,利润分配不均导致其与合伙人一拍两散;也因诚信问题与好几家客户、银行的合作终止,公司的资金流陷入危机,负债累累,难以为继。

有人说,能力决定了一个人能否成功。

但其实,能力只决定了你能做什么,也能给予你与他人竞争的优势,而格局,却能直接决定你最终的结局,而这一切,都在你离职时展露无余。

格局越大的人,越不会像这个经理一样计较眼前的蝇头小利,他们更懂得舍小利获大利,懂得欲要利己,必先利人。

为什么离职最能暴露一个人的格局

03

一场离职会暴露你的人品和本性,暴露你做事的态度和胸襟气度,也暴露了你的职业道德素养,而这些是一个人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格局大的人往往会出于道德感和责任心,做好每一次交接,不会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为自己打算,还会顾及上司和同事,这无疑会为自己赢得更多好感和人脉,让自己能走得更远。

薛总是我在会计师事务所任职时的上司,他是所里最年轻的项目经理,只长我们几岁。

和其他项目经理不同,下面的人提交的审计底稿和报告他都会一一过目,并做好标注提醒修改。

如遇到同事不懂的地方,他会不厌其烦地解释,因此他虽严厉,但确实是帮助下属成长最大的上司。

因业务能力和专业能力日趋成熟,他萌生了自己组团接项目单干的想法。遂与合伙人提出离职。

合伙人自然是不想放过如此优秀的项目经理,于是不断提出丰厚诱人的待遇条件挽留他。

但是他还是婉拒了。用他的话来说,他心中一直有一团火焰,不去尝试,这火焰便会越燃越旺,挠心挠肺让他夜不安寝。

他离职前,将所有的项目底稿和报告重新复核了一遍,并将复核意见、项目进度和未尽事项详细列了备忘录以提醒下属,为避免遗漏,还专门召开了项目小组会议,一一确认了每个项目组成员是否明确。

在会议上,他不仅总结了我们每个人的表现,还感谢我们每一个人为项目团队的辛苦付出,鼓励我们务实工作,屡创佳绩。

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多多少少挨了他不少骂,但此刻是真心庆幸有这样一个领导。

他是将所有的事项都确认和交代清楚并和合伙人确认之后,才办离职手续的。

他的项目团队起初只有三个人,后来所里的两个同事还想跟着他学习,遂辞职加入了他的团队。

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凭借自己出色的专业能力和积累的人脉,迅速将团队扩大到几十人,承接的项目达上百余,办公地点也搬进了高档的写字楼。

就连所里的合伙人也将利润不达标的中小型项目介绍给他,这以后,他的事业更加做得风生水起。

我想成就他的并不全是他的专业能力,更多的是他对于职业的高度责任感、对于身边人的尊重和对于自己一生的定位。

而这种格局在离职时最能体现出来。

毕竟在职时,是在其位谋其政,拿了钱干该干的活;而等到离职时,仍能坚守职业操守,一丝不苟对待工作,将工作经验和总结事无巨细地交代给交接人,给予上司同事足够多的尊重,则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使命感和道德心。

这样的人,往往才能走得更远。

为什么离职最能暴露一个人的格局

04

职业生涯中,你可能会有很多次离职的经历。

美国劳工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如今人们平均一份工作只做4.6年,或者更短。

有些时候,离职对我们来说就是个再正常不过的小事,我们也会很容易松懈下来:「反正都要走了,没什么好顾虑的,我没有义务再对公司和同事负责了。」

但恰好是这个时刻,最能暴露一个人的格局和人品

优雅而体面地离开,不仅是为这一阶段职业的终结画上圆满的句号,同时又是自我内心的重新梳理和总结,让自己以更好的姿态重新出发。

正如革命家萧楚女说的:「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这句话放在职场上也同样适用:真正的才华,不仅是让自己这一阶段的职业有个漂亮的开始,也能让自己有个体面的落幕,善始善终,坦荡磊落,这就是一个人格局。

附:如何提升格局

一个人“格局”的养成,和下面两件东西有关,如果你经常往这两方面上去思考问题,格局自然而然就会大起来:

一曰“历史的深度”。就是我们看一件事情的时候,只是看它短期的成败、得失和荣辱,还是能放在一个更大的时间尺度之下,去思考它的价值和意义。可能知乎上某些朋友,会为今天抓到个小机会赚了几万块而沾沾自喜,但是你是否想过,十年前的自己,在遥想十年后时,理想中的你是现在这个为几万块而沾沾自喜的样子吗?或者设想等到十年以后,那时的你再来看今天所做的这件事情,它在你的人生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发挥了什么样的意义?

二曰“世界的宽度”。也许我们会为自己的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比如在一次辩论中说得对方哑口无言,或者在一次考试中拔得头筹,或者被某位师长夸赞为天资聪颖、前途无量。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仅仅因此就觉得自己天下无敌那格局就太小了。你要想想此时此刻,世界的某个角落,也许在北京的一个地下室,也许在波士顿的一间公寓,也许在日内瓦的一间实验室,或者,甚至在深山中一栋隐居的木屋中,有一个和你年龄相仿的年轻人,正在构思一件伟大的作品,或是在探索最前沿的思想,或是正在酝酿一个伟大的发现。而你对此全然无知。你只是生活在一个狭小的世界里,并臆想自己是这个小王国的君主,全宇宙的中心。

对“历史的深度”和“世界的宽度”的发现和思考,可以指引我们走向一个更宽广和开放的心智,养成更大的格局。但是,“格局”这个东西,也与你的天赋有关,与你的遭际有关,与你的命运有关,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它又是可遇不可求的,因为你无法安排和设计你的天赋和命运。

事实上,说到“格局为何”,电影《一代宗师》已经做了很好的回答,即所谓“看自己、看天地、看众生”。我想在此基础上稍做发挥,提出四个层次的格局来,并从“目标”、“眼界”、“信念”这三个维度来阐释这四个格局:

零度格局:“盲众” (即“看不见”)

目标:无目标或只是追随当下的潮流。

眼界:主要为流行文化,以及身边亲友的观点。

信念:以“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等流行文化所潜移默化传递的价值观为典型。实际上这类人并无稳定的信念,很容易被他人诱导和说服,故经常大呼“毁三观”。

一度格局:“逐利者” (即“看自己”)

目标:作为精致或粗放的利己主义者,旨在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眼界:与逐利相关联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包括对利益机会的洞察,同时兼具比较完整的常识体系。

信念:笃信丛林法则,认为每个人都是逐利性动物,且能力越强的人能获得更大的利益。

二度格局:“理念人” (即看“天地”)

目标:“理念人”(man of ideas)的概念源自为刘易斯 · 科塞的著作(理念人 (豆瓣)),即指为理念而生的人,他们毕生的行动就是追求和捍卫真理。

眼界:对某个甚至多个知识领域有非常深入、系统地钻研,并常常能提出极具创造性的观点。

信念:真理是美的,人生的价值就在于追寻真理之美,与此相应的,并且必须保持内心的诚实。我在「与世无争」的人真的与世无争吗?这个问题中就谈到了三位这样的人物:维特根斯坦、哥德尔和埃尔德什。

三度格局:“至善之人” (即“看众生”)

目标:以改良社会、增进人类的福祉为最高的目标。

眼界:往往对他人有很强的同理心,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有深刻的认识,部分人可能同时具有某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兼具“理念人”的特性。

信念:个人对整个社会富有责任,应该努力地去改善世界,减少世界的苦难和不公,部分人可能有坚定的宗教信仰。典型的人物如音乐家、哲学家、医生和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史怀哲(阿尔贝特·施韦泽)。

如果我们从人群中随机抽取1111个人,那么有可能,其中1000个人是盲众,100个人是逐利者,10个人是理念人,而还有一位是至善之人。当然,并没有必要倡导人们都往理念人或者至善之人的格局上去发展。因为不管是什么格局,都应该是从你自己内心出发的选择。

如果说在零度格局下,盲众看到的是幻像和噪声,一度格局下,逐利者看到的是自己的能力和欲望,那么理念人看到的是这个世界深处的真和美,而至善之人看到的是自我与世界、自我与整个人类之间的纽带。

正如伟大的史怀哲所说:

人不能只为他自己而活。我们必须认知所有的生命都是珍贵的,而我们和所有的生命是结合在一起的。这种认知指引了我们心灵和宇宙的关系。

这就是格局。

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本文链接:http://www.mobileui.cn/pattern-of-the-departure.html
本文标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