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的工作,尝试过不少方式或者方法去做一些规划。规划会从年到月再到日进行罗列,当然也像大多数童鞋一样,可能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头几天或者头一个月一腔热情,接着就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再后来看个鸡汤类的文章就又开始动几天。等到时间截止的时候发现,哇,怎么办,还有这么多的东西没有做完,这下子目标达不成只能再开始下一轮的目标然后再开始安慰自己。
To do list即待办事项列表,罗列出来会帮助我们的脑袋省去一些记忆负担,让我们的思考更加高效。阁主尝试过很多软件,包括Mac版、APP、网页版的,有Trello、Teambition、Wunderlist等等。
最后总结出以下方法比较有效:用思维导图做大的事件的关联思考,用Mac自带的Notes做每天的To do list,随身携带便携装的小笔记本和笔进行外出或者灵感的记录。
关于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如下图,有比较活泼亲切的手绘版,也有软件做出的简洁版。
思维导图最大的好处是帮助设计师清晰思路,但它比较适合后期阶段的收敛总结,适合总分结构层级的思维。比如说团队头脑风暴开完会之后,会将各位与会的观点进行总结整理,分类归纳会比较合适。再者,工作计划、写作一个文章专题、出行计划时的准备工作等也比较适合。
但思维导图也有它的缺点,不少人把思维导图既当作自己思考某个问题的起点,又当成了终点。当把一张思维导图画完时,就以为已经大告功成、万事大吉。思维导图的流行使很多人误以为系统分析就是如此这样一个简单、可控的过程,似乎只要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给剖析清楚。它使人们忽视了系统的复杂性,低估了系统思维的艰巨程度,从而逐渐形成一种浅尝辄止的思维习惯。事件的关联性是呈网状结构出现的,需要三维、四维思路进行思考,这一点是比较容易忽视的。
而思维导图的工具呢,Mac建议使用MindNode,Windows建议Xmind,算是阁主现阶段试用的最好用的思维导图工具了。Logo如下图。
关于Notes做的每天To do list
首先给自己做一个规划,如下图
具体到每一天的时候安排出自己想要干的事情。比方说,健身一小时、多发现同事身上的优点、给父母打一个电话、学习新的一章的软件内容、翻阅某本书的一节内容等等,那么这些都是属于自己一天的To do list。
再加上工作上的具体的事宜,比方说确定某页面的跳转流程、和开发确定某功能的最终效果等等。以上两者加起来就是自己在今天总共的To do list。然后再根据四象限法则(如下图)排个优先级,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一条一条去实施,实施完就进行打钩。
当实施玩一天的目标之后,会惊喜地发现自己是多么能干,时间久了之后不知不觉也会发现自己离目标也会越来越近。
关于随身携带的小本子
出门不方便带电脑时,会事先同步好手机上的信息,需要大段文字的就用电脑敲好了发送到手机。更重要的是会带个小本子和笔,本子以A6或者B7的尺寸比较合适。也没必要非要像网上手账那样做得很精致(当然阁主也很佩服达人们做的手账效果),目的在于帮助自己记录瞬间的灵感。可能是以前一直想要做的某件事没有做,也可能是想到一个好的方法去解决最近遇到的工作的难题,更或者只是路上听到某句话想到的一个创意的idea等等。
相当于一个活生生的小伙伴陪伴着你与自己进行对话。然后回到家之后再跟自己的发展规划进行同步,看看可以采取怎样的行动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有童鞋会问,现在大热的印象笔记和有道云笔记也是做规划的好工具,阁主为什么不用。阁主当然也试过,但发现对着电脑阁主比较倾向于做理性的思考,也就是说思路是比较直接的,思维程度没有那么深,比较适合用来做记录;二是做记录的时候,将信息输入到电子设备比较低效,可能敲着敲着就忘记刚才在想什么了。于是后来,阁主也弃用了这类工具,当做储存工具去储存一些平时在网上看到的资料,这也是一种不错的idea。
当然,电子档方便与储存与发送,对于团队来说,电子档当然是会要比纸质的来得更方便。所以建议,如果是团队协作,建议生成的文件还是电子档,个人的话,在电子档上记录一些关键信息自己看得明白就行。
有规划,有To do list,可能咱们不会每一条都做到,但没有的话更是一团糟糕。To do list一是帮助我们梳理思维,二是每天都在给自己一些目标,逼着自己不断前进!祝好~
Sophia的tips:
敢不敢试着做一年,你会惊喜自己的优秀~
作者简介:Sophia的玲珑阁,一枚爱折腾,爱健身的交互设计妹纸。
职场设计技能,更多教程抢先看,请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Sophia的玲珑阁
本文标签: 工作, 思维导图,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