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按阳历还是阴历计算,2013年终于过去了。这一年中国互联网业依然高歌猛进,战绩辉煌。根据CNNIC最新报告,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18亿,全年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虽然缺少权威统计数据,但根据已公布的各大网络公司的业绩和综合经验判断,全行业总收入仍旧保持40%以上的增长速度,利润总额的增长也在30%以上。
但是,另外一些数据则表明,中国互联网整体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失衡的状态。据国外一些专业机构估算,目前全球约有6.5亿个有效网络域名,平均大概每十一个人一个。美国大概有1.2亿个有效网络域名,平均每三人一个。而中国目前只有1840万个有效域名,平均每74人才有一个,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六分之一,是美国人均水平的二十五分之一。美国有大约一亿个网站,中国则只有320万个网站,相差30多倍。其实,中国在2009年曾经有过323万个网站,达到中国互联网史上的最高点。四年过去了,网站增长率居然是负数。在全球互联网上存在的信息总量中,中文信息只占有不到3%的份额。
如果以互联网发展水平去衡量一个国家的信息化程度,中国社会的信息化程度究竟如何,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究竟如何,与发达国家相差多远,要看你用那些指标去衡量了。一方面,中国互联网的商业化服务高度发达,以民营网络公司为主体的网络业在全球范围内算得上是仅次于美国的亚军。尽管在世界上创新力和影响力接近于零,但在中国国土范围内,互联网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另一方面,中国在互联网商业应用以外的领域中极度落后,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众多发展中国家。在除了商业和银行业以外的经济领域,在世界范围内的资讯交换和社交领域,在公共信息服务和社会公共管理领域,在教育,医疗卫生,公益福利领域,乃至在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完全看不到与商用互联网兴旺发达相匹配的实质性进步和繁荣发展。恰恰相反,各种出于无知和偏见所形成的麻木不仁和惊慌失措,各种出于既得利益和惯性思维所形成的抵触抗拒和蛮横打压,各种有形无形的门槛和障碍,使得中国在从工业化社会走向信息化社会的进程中陷入了极度的失衡状态。
于是,整个社会就可以划分为互联网的中国和非互联网的中国。互联网的中国拥有近半的中国人口,主要由学龄人口和非农业劳动人口组成。他们每天平均有五到六小时生活在网络中,衣食住行,学习工作,沟通社交,无不依赖互联网。非互联网的中国拥有另一半人口,主要由幼儿老人和农业人口组成。他们依然生活在传统生活方式之中,是信息化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在互联网的中国,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崇尚开放多元,市场竞争,公开透明,体现出社会的现代性。在非互联网的中国,工业社会甚至农业社会的价值观与文化取向依然大行其道,一元化,官僚化,甚至军事化的社会运行机制仍然占据主流。
失衡的互联网发展有合理的一面,更有不合理的一面。任何涉及全社会的进步总是一点突破而全面发展,中国互联网由商业应用起步完全可以理解,但难以理解的是互联网向非商业应用领域的进军所受到的人为阻挠与抗拒。一个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应该是网络化和信息化的主要推动力和重要受益者,诸如学校,医院,媒体,行政机关等应该是互联网服务的引导者和领先者。但现实恰恰相反,这类机构的网络服务最多可以称之为聊胜于无而已。
如果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长期失衡下去,不仅会拖延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而且会反过来抑制和缩小网络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如果说一个木桶的容水量取决于短板的话,那么只有一块长板的木桶就更不可能装进多少水。当社会大部分注意力被有意无意地引导到若干网络公司间的龙争虎斗和神话传奇的时候,互联网发展失衡的状况被忽视了。这不仅对网络用户和网络公司不利,也对全社会的均衡发展和走向现代化不利。
本文链接:http://www.mobileui.cn/chinese-internet-and-non-internet-china.html本文标签: 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