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纳森:苹果公司那些伟大产品背后的天才
乔纳森:苹果公司那些伟大产品背后的天才-移动阅读二维码

乔纳森:苹果公司那些伟大产品背后的天才

乔纳森是谁?他是“苹果公司那些伟大产品背后的天才”,苹果首席工业设计师。

一个广为流传的笑话是这样的:某人买电脑,在反复考虑了各项参数以后,他终于决定了,“就要那个粉的吧”。然而,乔纳森却说:“计算机产业从设计的角度看已经保守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大家怀有“对数据衡量的痴迷”,但实际上,那些难以量化的感受才是真正重要的。

中文版《乔纳森传》新近上市,读后的感觉,叫它《有关苹果公司那位设计师参与过事件的,我所能找到的资料汇总》更贴切一点。造成这个印象的原因之一是信息不足。作者自己在后记里说:每个人都希望了解苹果,但它像家间谍公司,曾经的员工与参与其中的人都选择三缄其口。

《乔布斯传》与各类成功学一起出现在书摊上的今天,与这家传奇公司相关的一切都会获得超乎本身的关注。

乔纳森本人的设计理念从一件又一件工业产品的设计被传达出来,而书中写到他早年求学部分,与其说是对其经历的补完,不如说是溯源前苹果时代对其设计风格的发展进行应和。

在纽卡斯尔综合性工程技术学院学习时,这个梳着奇怪发型,在挚友看起来“像一个毛刷”的年轻人开始学习像设计师一样思考。纽卡斯尔要求在校生完成两次实习,与更具艺术气质的其他设计学校相比,更注重细节和工艺制作。受益于此,乔纳森此后的职业生涯里,他的同事惊艳于他并不是只想出来一个形状而已,而能把握功能与操作性,他的模型都是精细而考虑到批量化生产的。

在橘梦公司,他则成了“变色龙”,学着自己适应产品而不是反之,“避免让自己的产品因追随潮流而快速淘汰”,因为他“了解风格对设计有腐蚀作用”。这种收敛或许与橘梦小公司面临的不成熟相关,也可能是他此后在苹果发挥到极致的极简风格的开始。

早在学生时代,他为日本斑马公司设计钢笔时,就在笔的顶端格外设计了一个小装置让使用者把玩。这款钢笔热销数年。设计一些“让人忍不住想去摆弄”的细节成了此后乔纳森的一个标志。而对于白色的迷恋,对非拟物化设计的注重,则影响到了苹果一系列明星产品的最终形象。

他的两位人生导师各自引领的设计哲学也最终影响了苹果。当其他设计师只是想出一个形状来时,格尼耶尔更注重功能,他不断质疑产品应该是什么样的。布伦那则是吸引乔纳森来苹果的伯乐,这位设计大师开玩笑说自己的墓志铭很可能会是“雇佣乔纳森的人”。在他的领导下出现的麦金塔彩色经典拥有圆圆的小象似的脚,好像“一个满脸渴望的宠物崇拜地看着它的主人”。

苹果以设计为主导的管理架构在乔纳森的人生故事中被不作评价地呈现出来。自布伦那起,公司内类似独立咨询工作室的设计团队形式就受到推崇。传统的公司,产品研发在每个阶段都需要经过各个方面的共同讨论和一致同意。新产品构想出现后,需要市场需求、工程需求、用户体验三个方面的文件,这是个“结构良好的工程”。但布伦那认为,设计制造出每个人都喜欢的东西,产品就有可能走中庸路线。一个独立的咨询工作室,则“精简、高效、灵活,有着天才员工和企业文化”。

乔布斯再次回到苹果以后,这种设计主导的形式被不断地强化,设计师们的灵感被大大激发。这种管理方式似乎也适合他强势的领导风格。

乔布斯对管理极简化的追求与乔纳森的极简设计理念重合了。此前,设计团队被鼓励探索不同的设计方向,通常一个项目并不是选定其中一种方案,而是多种方案同时进行。乔布斯叫停乱七八糟的产品,一切被简化成了一个2*2的表格。

乔纳森和他的设计团队的地位被不断提升,但这并不为所有员工所欢迎。协调管理的负责人认为他过于执着的性格让自己很难做,因为除了设计,产品仍然需要技术生产的一系列环节,成本节约也并不尽如人意,“完全是出于外观的考虑作决定,而没有考虑经济因素”。书中也以某种春秋笔法写到了乔布斯喜好对于设计最终成果的重大影响。因为他总要挑些毛病,提些不可能达到的要求,所以汇报者的经验是故意提两个烂点子衬托自己的好点子,这样乔布斯才能意识到好点子有多好。

这最终是个属于苹果设计的故事。在全书的最后,作者写道,曾经成就苹果的设计也最终成了它的枷锁。强势领导人物乔布斯离去的影响仍不明朗。而乔纳森,也终究是这所巨大工业城堡中的一人而已。

本文链接:http://www.mobileui.cn/apple-s-great-genius.html
本文标签: , , ,